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(OP)患病率为32%,其中女性为51.6%,男性为10.7%。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,二者在作用机制、安全性、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
作用机制唑来膦酸通过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,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。
地舒单抗通过抑制破骨前体细胞的分化,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,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。
二、为什么要同时补充钙?
破骨细胞,通过分泌质子(H⁺),溶解羟基磷灰石,将Ca2+释放到血液中。
唑来膦酸、地舒单抗→抑制骨吸收→血钙来源减少→低钙血症风险↑→补充钙和维生素D。
三、作用维持时间
唑来膦酸: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,起效速度慢。因与羟基磷灰石结合后,从骨基质上释放需要数年,作用维持时间长。
地舒单抗: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,起效速度快。药物在体内消除后,破骨细胞分化迅速恢复,故需长期维持治疗或序贯双膦酸盐类药物。
四、半衰期为什么这么长?
唑来膦酸:与羟基磷灰石形成高亲和力共价结合,牢固沉积于骨表面,随骨重塑过程缓慢释放,骨内滞留时间长。
地舒单抗:作为人源IgG2抗体,通过内皮细胞FcRn受体介导的再循环机制,规避溶酶体降解并持续重返血液循环,半衰期长达26天。
用法用量见下表:
五、安全性
唑来膦酸在静脉滴注前需充分水化。
双膦酸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,其代谢产物可能在肾小管中沉积,增加肾损伤的可能性。水化可通过增加尿量和稀释药物浓度,减少肾小管负担,从而间接降低毒性风险。肌酐清除率<35mL/min禁用!地舒单抗为天然免疫球蛋白,在体内降解为小肽和单个氨基酸,不经过肾脏排泄,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调整剂量。不良反应见下表:
六、两种药物的选择策略
GIOP: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
围手术期首选地舒单抗快速控制骨丢失, 病情稳定后评估是否需序贯唑来膦酸(尤其eGFR≥35者)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