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恩来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-“中说西证”-第三十录
第三十录
呼吸注意心窝部
一、原文释义
“呼吸注意心窝部”,出自李少波先生“真气运行法”第一步功法。“心窝部” 指的是人体剑突下上腹部正中的位置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在一吸一呼之间,将注意力有意轻轻观注这个部位,就好像用 “心” 去感受这个区域,以引导真气在此处聚集。
二、中说西证
呼吸节律和能量代谢。
三、中医内涵
“呼吸注意心窝部” 是李少波先生“真气运行法”第一步功法的要诀。李少波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,他历经多年研究和实践,创立了“真气运行法”。这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自我锻炼方法,培养人体真气,调节人体生理功能,以达到增进健康、防治疾病目的的养生保健方法。该方法通过调节呼吸与心率的协调性,优化心肺功能,进而促进气血运行与能量传递。
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指出:“肺者,相傅之官,治节出焉。”中医理论认为,肺主气、司呼吸,具有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。肺通过宣发与肃降功能,调节呼吸节律,辅助心脏推动血液循环,并参与津液的输布与排泄。在“呼吸注意心窝部”的练习中,通过调节呼吸深度与频率,能够增强真气的生成与运行。
真气与宗气相仿,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,积聚于胸中,贯注于心肺之脉。心窝部(胸骨剑突下方)是真气汇聚的重要区域。真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心肺功能及全身气血运行。通过“呼吸注意心窝部”的练习,能够增强真气的生成与运行,进而改善心肺功能。心脏振动能量的集中传递可能促进心窝部的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,导致局部温度升高,表现为热感。通过集中注意力于心窝部,并结合特定的呼吸方式,能够通过真气增强心窝部的气血流动,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与代谢活动的增强,能导致产热增加,表现为心窝部发热感。
四、现代研究
“呼吸注意心窝部”为何会发热?现在科学技术证明意念和振动有密切关系,当达到一定的振动频率便会产生能量,继而发热。调匀呼吸,就能调节振动的频率,能量不断增加,在意念的引导下把能量和热量引导到丹田蓄积力量,在这个过程中,意念配合呼吸,对能量起到加持、引导、转移的作用。“真气运行法”的第二步“意息相随丹田趋”、第三步“调息凝神守丹田”即是进一步蓄积能量,以实现第四步“通督”和第五步“漫步周天”。
真气在经隧中运行,是借助呼吸运动的推动力量,有节律的布达全身的,故练习真气运行法必须以调整呼吸为主。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,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活动之一,其意义在于为机体补充O2,并排出CO2,以确保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。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:外呼吸,气体运输与内呼吸。其中,内呼吸包括组织换气和细胞内的生物氧化,而内呼吸即为体内真气活动情况,即细胞摄取氧气,转化为能量,从而促进细胞新陈代谢,这即是推动真气的循经运行,赋予身体各组织生命活力,以使生命各组织器官发生有机联系。使用调息法,培养真气,贯通经络则显得尤为重要。
在真气运行法 “呼吸注意心窝部” 的练习过程中,随着呼吸的调整和注意力的集中,呼吸节律逐渐变得平稳、深长。这种呼吸的变化会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机制,影响心脏的节律和功能。一方面,平稳的呼吸可减少对心脏的不良刺激,使心脏的节律更加稳定;另一方面,深长的呼吸能够增加氧气的摄入,提高血氧饱和度(SaO₂),为心脏提供更充足的能量。当习练者专注于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心窝部时,会感受到呼吸和心跳逐渐协调,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律,这种节律的调整对整体生理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。现代医学试验证明,真气运行法具有提高免疫力、协调神经内分泌、增强机体脏器生理功能等作用,在各个层面激发生命活力,增进机体健康[1]。
五、中西会通临证思路
“真气运行法(学)”是李少波先生对人类养生学的重大贡献,系基于中医理论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,能够通过优化心肺功能、增强气血运行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起到养生作用。在神经官能症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心力衰竭、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的康复治疗中,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辅助治疗方法,有时甚至可以以此为主。当然,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练习,以防走偏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