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恩来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-“中说西证”-第三十二录
第三十二录
主病之谓君,佐君之谓臣,应臣之谓使
一、原文释义
“主病之谓君,佐君之谓臣,应臣之谓使”,出自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论述药方中的“君臣佐使”功能定位。“君”《说文解字》释其义为“尊也”,在药方中,针对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为君药。“臣”《说文解字》释其义为“臣,牵也,事君也”,在药方中辅助君药或是针对兼病的药物为臣药。“佐”,即辅助,在药方中佐药,配合或反佐君、臣药以及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。“使”在古代官制中,“使”是由皇帝特派临时性有某种任务的官员,专任某事,以弥补设官之不足,方中使药常有两种意义,一是引经,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;二是调和,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。
总之,药方中治疗主要病证的是君药,配合君药以及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叫臣药,辅助臣药的称为使药。
二、中说西证
方剂配伍的现代研究。
三、中医内涵
中医制方理论是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精髓,内涵为君臣佐使配伍、性味配伍、升降浮沉配伍、七情和合配伍等,其中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在临床中应用较多,是制方理论的核心内容。《神农本草经》有“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,主养命;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,主养性;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,主治病;用药须合君臣佐使”之论。
君臣本是古代国家管理等级地位的概念,古代天子或诸侯都可以称为君,辅佐君王者称为臣。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医药学家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将此概念引入中医制方理论,以国家严格的等级管理体制借喻组方中药物的主次、数量和剂量等关系,成为后世君臣佐使理论的雏形,形象而生动,奠定了方剂组方理论的基础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则更加深入:“帝曰:善,方制君臣何谓也?歧伯曰:主病之谓君,佐君之谓臣,应臣之谓使,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。帝曰:三品何谓?岐伯曰: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。”对君、臣、使的地位、作用进行进一步说明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再次深入:“气有高下,病有远近,证有中外,治有轻重,适其至所为故也;大要也,君一臣二,奇之制也;君二臣四,偶之制也;君二臣三,奇之制也;君二臣六,偶之制也。故曰:近者奇之,远者偶之;汗者不以奇,下者不以偶;补上治上制以缓,补下治下制以急;急则气味厚,缓则气味薄,适其至所,此之谓也。”指出要根据病性虚实、病位深浅、证候轻重、治法缓急来确定制方大小、选药和药量。到了秦汉时期,《神农本草经·序》中又补充到:“药有君臣佐使,以相宣摄。合和宜一君、二臣、三佐、五使,又可一君、三臣、九佐使也。”即根据实际病情来安排君臣佐使药味的多少,以达到互相促进,互相协调的治疗效果。
四、现代研究
“君臣佐使”理论是中医临床用药组方不可或缺的基本指导原则。其实质就是确立处方中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、明确的分工以及紧密的配合关系,使方剂能充分发挥协助,综合的防治疾病的作用。
现代对部分古方的君臣佐使分别进行实验研究,以观察不同药物在病证中所起的重用。有人对酸枣仁汤[1],通过分别去掉君药、臣药、佐药、使药之后方剂体现出的镇静安神作用,来反证出去掉的药物在原方中的地位和作用。发现原方在去掉君药酸枣仁后,其镇静安神的药理作用最差,说明君药酸枣仁在全方中对小鼠镇静安神的作用最大,其性平味酸甘,养肝血,安心神,为治疗失眠之主药。药理实验也证实酸枣仁中的主要成分棘苷、酸枣仁皂甙,有较好的镇静安神、抗惊厥的作用,并且也是酸枣仁汤中的主要成分。原方在去掉臣药茯苓后,其镇静安神的药理作用也有所下降,说明臣药茯苓在全方中起镇静安神的作用仅次于酸枣仁,其味甘淡,健脾利水安神,辅助君药酸枣仁加强镇静安神的作用。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茯苓多糖,组胺酸、胆碱、卵磷酸、脂肪酸、蛋白酸、甲盐等。这些有效物质除了有明显的利尿作用,也与巴比妥类药物表现出协同作用[2]。另外研究表明,茯苓与酸枣仁、甘草同用时,有利于酸枣仁的主要成分棘苷、酸枣仁皂苷的析出。至于知母,川芍和甘草三味药,虽然在实验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出镇静催眠作用,但是他们在原方中的地位也不可小觑。其中臣药知母是针对肝阴虚型失眠的兼证阴虚发热起主要治疗作用。佐药川芍调畅气机,疏达肝气,与君药酸枣仁配伍,一辛散一酸收,相反相成,以达养血调肝之妙。使药甘草起到的调和诸药的作用。另外,实验表明酸枣仁汤的催眠作用是君臣佐使搭配共同起作用的结果,去掉原方中任何一味药,其催眠的作用都明显减弱[3]。此实验又一次证明了“君臣佐使”理论的科学性。
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,出现了分子层面的君臣佐使制方,由雄黄、青黛、丹参和太子参组成的中药复方“复方黄黛片”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(APL)的分子复方,研究发现该方对APL病人的完全缓解率是96.7%~98%,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86.88%[4],疗效极佳。方中雄黄的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,青黛的有效成分是靛玉红,丹参的有效成分则是丹参酮ⅡA。该方是按照分子配伍法组方而成,四硫化四砷是君药,它直接作用于癌蛋白,通过诱导其降解,逆转癌细胞的疯长,使其分化成熟;丹参酮和靛玉红是臣药,主要是通过促进癌蛋白的泛素化并加快其降解,进一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,抑制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分裂增殖;青黛降低雄黄的毒副作用,为佐制药。并且丹参酮和靛玉红增加运送四硫化四砷的通道蛋白的数量,显著增加了进入白血病细胞的四硫化四砷浓度,从而提高了疗效,起到了“使药”的作用。复方黄黛片通过各组分的联合应用,产生了大于3个组分加和的协同效应[5-6]。“复方黄黛片”正是分子配伍的现代中药。这说明“君臣佐使”理论不仅被数千年的中医临床证明是科学的,同样也被现代分子生物学证明是科学的。
五、中西会通临证思路
“君臣佐使”的处方配伍原则是中医临床取效的关键。随着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,会让我们得到更多方式来解读经典方剂,在证实中药方剂配伍的科学性的同时,通过吸收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成果,将会在临床上组出更多有益于提升疗效的新方剂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