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中医工作室

研究成果

戴恩来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-“中说西证”-第三十七录

发布时间:2025-07-10 点击数: 字号:

第三十七录

当归气味辛甘,既不虑其过散,复不虑其过缓,得其温中之润,阴中之阳。故能通心而血生。号为血中气药。故凡一切血症阴虚,阳无所附,而见血枯、血燥、血闭、血脱等症,则当用此主治

一、原文释义

“血中气药”之说首见于清·黄宫绣《本草求真》,谓“当归气味辛甘,既不虑其过散,复不虑其过缓,得其温中之润,阴中之阳。故能通心而血生。号为‘血中气药’。故凡一切血症阴虚,阳无所附,而见血枯、血燥、血闭、血脱等症,则当用此主治。”当归的气味辛甘,既不过于发散,也不过于缓和,性温而润,具阴中之阳的特性。通心而促进血液生成,称为“血中气药”。当归作为主药,可以治疗一切血症,如血枯、血燥、血闭和血脱等。

二、中说西证

当归系“血中气药”的物质基础。

三、中医内涵

当归,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,又名干归、云归,主产于甘肃、陕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,尤以甘肃岷县当归产量多,质量好,为道地药材。当归性味甘、辛、温,归肝、心、脾经,功善补血、调经、活血止痛、润肠通便,主治血虚诸症、妇女月经不调、跌打损伤淤血作痛等病。当归按药用部位分可分为归头,归身,归尾,全当归。李东垣当归头则止血上行,当归身则养血中守,当归尾则破血下流,全当归则活血不走可见,当归“血中气药”的特点涵盖了当归补血、活血两方面的作用。

四、现代研究

药理学实验表明,当归能够提升机体的造血功能,增加血管中的血容量,改善缺血或造血障碍大鼠的外周血象及骨髓单个核细胞水平,增强骨髓细胞的活性[1]。当归多糖促进细胞周期素Cyclin D2 mRNA的表达,降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4和CD49d的含量,从而恢复辐射后受损小鼠的造血功能[2-4]当归多糖能降低活性氧(ROS)、丙二醛(MDA)和单胺氧化酶(MAO)的水平,提升骨髓细胞的线粒体含量和膜电位,增强线粒体膜的稳定性,抑制造血干细胞的过度凋亡[5]。当归还能够增加血虚小鼠的血红蛋白含量[6],维持血液中血栓素与6-酮前列腺素F1α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动态平衡,从而实现补血作用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,当归通过多途径提高机体造血功能。

当归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凝血系统的能力,既能发挥抗凝血作用,又能止血。研究显示,当归多糖能够显著延长凝血酶时间并提高出血小鼠的血小板聚集率[7]。当归中的阿魏酸被视为抗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标记物[8],能够抑制5-羟色胺(5-HT)和血栓素A2(TXA2)的释放,从而提高前列环素(PGI2)与TXA2的比率,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,进而预防血栓形成。

当归挥发油主要由苯酞类、萜烯类、酚类和烷烃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组成,其中苯酞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[9]。研究表明[10],当归挥发油通过提高血清中一氧化氮(NO)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(eNOS)的水平,同时降低内皮素-1(ET-1)的水平,实现对血管内皮舒张与收缩功能平衡的改善,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。此外,当归挥发油还通过降低血管内皮上微小RNA(miRNA)-122的表达,促进靶基因L-精氨酸转运体基因Slc7a1的转录,从而增强细胞中eNOS底物L-精氨酸的转运,加速NO的合成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。藁本内酯是实现这一作用的重要成分。NO就是血管中的气,由此可见,藁本内酯是当归“血中气药”的物质基础。

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了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的物质基础。作为和血药的代表,当归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血虚证和血瘀证,尤其适用于兼有血虚和血瘀的病症。因此,我们可以认为“一味当归,功同四物”。

五、中西会通临证思路

总论当归,诗以咏之。

戴恩来之当归吟[11],溯源荐优,讲天份,求地侯,寓西于中,寓情于药,对当归全面的解读。特录之以飨读者。

当归吟

陇药久闻名,当归称巨星。质优佳天下,九州共一品。始载《本草经》,魏晋栽培行。宕州行处有,道地在岷州。岷州山川秀,雨露沃土收,高寒水润下,清湿化阴柔。昼夜温差大,阳热秉几筹。茂叶不允抽,精华根底留。一朝栽下苗,三载静候守。大头曰“莲归”,“马尾”股多由。性温味甘苦,理血占鳌头。富含阿魏酸,抗凝功用稠。归头状如莲,补血是高手。归身肉最厚,养血争上游。归尾兼通络,其性善行走。妇人血为本,血乖百病钩。血虚无子嗣,安胎血中求。血亏月经少,活血痛经休。失调血不和,经闭河断流。产后大便涩,增水能行舟。诸证方虽异,主药当归优。杂病亦同理,血和病无忧。肺燥痰久咳,“金水六君”瘳。中风血管病,“夏氏”探微幽。岷归大剂使,化裁自“佛手”。“佛手”成系列,针对异证候。“中风”“补脑”膏,远销越洋州。屡屡起沉疴,声名远悠悠。圣哉岷当归!芹嫂化精灵。当归应当归,望夫寄深情。深情孕圣药,保延苍生龄。根植黄厚土,文明传至今。

分享到: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