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恩来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-“中说西证”-第三十九录
第三十九录
凡中风跌倒,卒暴昏沉,急以三棱针刺十二井穴,当去恶血,乃起死回生妙诀
一、原文释义
“凡中风跌倒,卒暴昏沉,急以三棱针刺十二井穴,当去恶血,乃起死回生妙诀。”出自明·杨继洲《针灸大成》。对于中风或跌倒导致的突然昏沉等病症,应急采用三棱针刺十二井穴,此法能够有效去除体内的瘀血,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。
二、中说西证
放血疗法的现代医学基础。
三、中医内涵
井穴,多位于手足之端,为五输穴之一,是经气所出的部位,即“所出为井”,可用来治疗神志疾病。井穴刺络放血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的急救措施,具有醒脑开窍、顺接经气、调和阴阳、化瘀通络的作用,是中风急性期重要治疗方法。《素问•刺腰痛篇》和《灵枢•邪气脏腑病形》中已提出“恶血”,而《素问•血气形志篇》云:“凡治病必先去其血”及《素问•针解篇》提出“菀陈则除之者,出恶血也”,说明该疗法具有祛瘀生新,疏通经络的功效。《乾坤生意》中记载:“凡初中风跌倒…… 急以三棱针,刺手十指十二井穴,当去恶血。又治一切暴死恶候,不省人事,及绞肠痧,乃起死回生妙诀”,明确了将三棱针作为放血工具,并将刺络放血救治病种扩大为一切昏迷急症。《古今医鉴》中写道:“一切初中风、中气,昏倒不知人事……或急以三棱针刺手中指甲角、十井穴,将去恶血,就以气”明确记载了神昏的放血治疗。
十二井穴是指在手、足的指尖部位的特定腧穴,通常包括手部的少商、商阳、阳溪、偏历、合谷、内关、外关、阳池、阴谷、太渊、尺泽、神门等穴位,以及足部的涌泉、太冲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、足三里等。这些穴位的定位通常以解剖标志为基础,如指尖的指甲边缘、手腕的横坐标等。通过准确的定位,针刺这些穴位可以有效地调节气血运行,促进全身的生理功能,尤其在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,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。
四、现代研究
针刺穴位不仅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还能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,进而改善中风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。研究表明,针刺十二井穴能够激活大脑特定区域,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,尤其是在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中。针刺十二井穴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,减轻中风后抑郁等心理问题,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。临床观察发现[1],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使中风患者意识状态好转,可能与其双向调整颅内血流动力学及改变局部脑组织生化有关。现代生理学认为,手指在大脑皮层体感区的投射区域面积很大,且指尖血运丰富、神经发达,指尖与大脑存在密切的联系,指尖放血通过化瘀通络,调和气血,祛瘀生新等机制发挥改善脑代谢、保护脑组织等作用。临床试验证实[2],采用井穴放血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可显著降低TNF-α及IL-6等参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,减轻脑组织的炎性损伤,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。
对于缺血性中风早期患者,通过挽救半暗带、缩小梗死灶体积,抑制离子泵衰竭,缓解过氧化反应,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浓度,拮抗神经元凋亡,调节一氧化氮系统,改善炎症介质水平等途径发挥病理环节治疗作用[3]。同时,亦有实验研究证实[4],手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、脑出血家兔脑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调整作用,也可使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区局部脑组织氧分压升高,H+、Na+浓度降低,缓解因急性脑缺血性损伤造成低氧状态和酸中毒,调整细胞外液的K+、Na+稳态失衡,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发展,阻止胞外Ca2+向胞内迁移,降低脑缺血后升高的EAA、NO浓度,减轻神经毒性,从而改善预后。
五、中西会通临证思路
针刺放血系古老的针刺疗法,古希腊医学的“液体平衡”疗法亦有此法。不仅在中风的治疗中有神奇疗效,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石学敏院士即以针刺放血“醒脑开窍”而名扬天下。不仅如此,针刺放血对脑部疾患如头痛、眩晕、面瘫、眼疾、脱发牙疼等多种疾病或症状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,有的甚至是立竿见影,值得深入研究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